大家都還記得佛印與蘇東坡那段“八風吹不動,一屁過江來”的佛門公案吧。
這裡提到的“八風”,其具體含義是什麼呢?八風襲體的具體表現是什麼?如何對治?
什麼是八風?
“八風”——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。簡單講,就是世間人所愛所增之種種事物境地。因其能如風一樣煽動人心,引發人的情緒波動,故稱“八風”。
“八風”包含四順四逆。
四順〈所愛)為:利、譽、稱、樂;
四逆(所憎)為:衰、毀、譏、苦。
“八風”與貪、嗔、癡、愛、喜、怒、哀、樂“八情”相應成緣。
具體是:
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
貪、嗔、癡、愛、喜、怒、哀、樂(執)
利者,利益。謂凡有益於我者,皆名為利。要覽云:得可意事曰利。
衰者,減也。謂凡有減損於我者,皆名為衰。要覽云:失可意事曰衰。
毀者,譭謗也。謂因惡其人,構合異語,潛地(暗地裡)而訕謗之。要覽云:陰為毀訕曰毀。
譽即讚譽,謂因喜其人,雖不對面,亦必潛以善言而讚譽之。要覽云:陰為讚美曰譽。
稱即稱道,謂因推重其人,凡於眾中,必稱道其善以美之。要覽云:陽為讚美曰稱。
譏者,誹也。謂因惡其人,本無其事,妄為實有,對眾明說。要覽云:陽為誹刺曰譏。
苦即逼迫之義,謂或遇惡緣惡境,身心受其逼迫。要覽云:逼惱身心曰苦。
樂即歡悅之意,謂或遇好緣好境,身心皆得歡悅。要覽云:適悅身心曰樂。
“八風”由四組相反概念組成:一組利衰,即利之增損;二組毀譽,背後議人好壞;三組稱譏,當面評人好壞;四組利譽稱樂,衰毀譏苦。
世人面對八風襲體的面面觀
世人一遇利風,便生貪著,往往見利忘義,且欲壑難填。能做到“喻於義”的君子少之又少,在利益面前,世人大多為“小人喻於利。” 他們對於如何取利非常內行,以至於巧取豪奪。不擇手段,唯利是圖。
世人一遇衰風,便萎靡不振,愁雲慘澹,垂頭喪氣,捶胸頓足,如喪考妣,百無聊賴,一蹶不振。
世人一遇背後之毀風以及當面之譏風,則睚眥欲裂、怒髮衝冠、暴跳如雷,軟懦者敢怒而不敢言,唯有腹誹心謗;儒雅者一反常態,斯文掃地;暴躁者衝冠一怒,血濺三尺;修行者亦難免不鬼迷心竅,火燒功德林。能真正做到“從他謗、任他非,把火燒天徒自疲;我聞恰似飲甘露,銷融頓入不思議”的,古今究竟沒有幾人。
世人一遇人前人後的溢美讚頌之稱風、譽風,多飄飄然如沐春風,百般受用;或如飲醇酒, 醺醺乎甘之如飴;或如坐高堂,對百官朝賀,居之不疑。
世人一遇苦風,假君子不能固其窮,真賢士方可守其節。
“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 回也不改其樂。”這是七十二賢之首顏回才有的操守。大部分人都在苦風面前失其所守,繳械投降了。有的人面對苦風,怨天尤人;有的人面對苦風,隨命浮沉;有的人面對苦風,鋌而走險,作奸犯科。這些人不懂得如何解脫諸苦,反倒是積銖累寸更造諸業。
世人若遇樂風,則流連忘返,樂不思蜀;或得意忘形,小人得志;或者是六親不認,目高於頂;或者是貧兒乍富,撅尾巴奓鬃。
修行人要如何面對八風
阿王諾布帕母說:“執此八風則生貪嗔癡愛喜怒哀樂,塵境相對,互為作用,由因感果,自入業輪。其根本就是執五蘊之假有,染色聲香味觸法,認假成真,以外境轉心,隨八風而遷流,如此則絕無證道之基礎。”由此修行人要深入經藏,特別是要聞聽當今住世佛陀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,恭讀《心經講義》、《藉心經說真諦》等經著,從法理上明徹五蘊皆空,萬象皆幻的道理。依教奉行,積功累德,爭取早日得到甚深密法灌頂,實證般若實相。如此方能“八風吹不動,端坐紫金蓮。”
撰文:趾塵
編輯:語默
轉載自:網易 福慧慈緣
本站註: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,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,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、薰陶鼓勵之用,不為正見法理依據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