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近期看了一部電視劇——《風聲》,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,愛國者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鬥智鬥勇的諜報戰爭。
《風聲》中的反派人物都有著極深的城府,不管是善於破譯人心的金生火,陰險狡詐、步步緊逼的龍川肥原,還是城府極深、手段毒辣的王田香都令人不寒而慄。正是在這種複雜、黑暗的環境下愈發烘托出了顧曉夢、李甯玉等愛國者們的勇敢、堅韌與極其堅定的信仰。
在戰爭年代,信仰的力量是稀缺而珍貴的,又是強大的,強大到足以支撐顧曉夢與李寧玉等人經受住非人般的折磨,依然堅守自己的立場,堅守心中的信仰。
提到信仰的問題,就不得不說一下《人民論壇》雜誌曾票選出來的結果:社會十大病態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——信仰缺失、看客心態和社會焦慮症。
信仰缺失這個概念許久不引人關注了,但是現今越來越多年輕人缺乏信仰,盲目崇拜,更有一部分人隨波逐流,信仰淡薄。
一個民族,如果沒有信仰,那麼為何而活?難道只為吃喝玩樂,燈紅酒綠而活?難道不應該在物質基礎上有精神層面的追求與完善?
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,物欲橫流,世態浮華,而法律對人的約束以監督、懲罰為主。然而,即使攝像頭再多,也有拍攝不到的死角。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依靠信仰來約束自己,信仰對人的約束源於自律,這種監督自發而恒久。
我們可以這樣理解: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魔鬼,當外界的誘惑足夠大的時候,它隨時可能蛻變成野獸,而崇高的信仰便是約束這個魔鬼的囚牢;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天使,當適合的條件成熟的時候,它隨時可能昇華為受人尊崇的好人。
擁有崇高的信仰或許不能馬上讓我們變成高尚者,但最起碼可以讓我們擁有道德底線,有了行事準則,不至於在心靈上蛻變成惡魔。我們可能有缺點,但是我們不能沒底線。
而一個人的信仰不應是一時激動而形成的,而是在生活中隨著教育和經歷慢慢形成並堅定起來的。它根植於我們的內心,不易被外力所左右,可以為我們無處安放的靈魂尋找到一個港灣。
知名作家司馬中原先生在演講時曾提到過,在中國,一個人不管信什麼宗教,血液裡都有佛教的成分。因為幾千年來,從祖先代代流傳下來的習慣,人面臨苦難的時刻,都會不自覺的稱念“阿彌陀佛”,或者祈求“觀音菩薩”,這是一種很自然而深刻的佛教信仰。
確實,絕大多數的國人信仰佛教,是期待佛菩薩能夠幫助自己,改變人生。但很多人的佛教信仰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追名逐利,臨時抱佛腳祈求換來平安富貴或名利地位,他們缺少了真正的誠心與敬畏。當佛教真正住在我們心間,深入了靈魂,就會讓人用全部的身心去迎接,用徹底的誠懇去受納,依教奉行,祈求早日脫離生死苦海。
我們信仰佛教,不僅應該信佛實有,更重要的是依佛陀的教言去如法實行,落實於生活,要明白只有真信、真行才會生力。若整天把修行掛在嘴邊,大言不慚我信佛、學佛,行為卻脫離佛菩薩的言行十萬八千里,且與修行不沾邊,那只是在自我欺騙而已,其實他可能連一個真正的佛教徒都算不上。
實際上,信願行,三者是個統一的整體。建立在此基礎上的純淨信仰,才會讓我們內心形成一種力量,而這種力量能排開過往和當下的阻礙,會帶領我們走向平安喜樂和圓滿幸福的未來!
撰稿:在路上
編輯:悅色
轉載自: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
本站註: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知見與受用文章,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,故只能作為參考交流、薰陶鼓勵之用,不為正見法理依據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