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學習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如來正法的親身受用 - 氣功大師為人治病無數卻治不好妻子的病,突然醒悟皈依佛門

作家相片: Teng AncherngTeng Ancherng



紅塵滾滾,歲月如梭,我們皆是匆忙趕路的眾生。在人生岔路口,不知抉擇或誤入歧途,就會浪費大好光陰。


我的人生曾經就是如此,但幸運的是我走出來了!


一、曾引以自豪的氣功沒能治好我的親人


上世紀80年代,我沉迷于修學氣功中,整天研究如何調息、調形、調心來以強身健體、開發潛能。


氣功的入門就是入靜,讓人的思想一點點安靜下來,雜念一點點變少,從而產生出一種玄幻的力量。


我堅持不懈努力了幾年,也得到了一些“境界”,一時名聲大噪。我帶功時,場景繁多,有人哭笑、拍打,甚至有位弟子隨時在牆上、紙上畫各種動物,而且是一筆成畫……似乎發展了一些潛能。這些跡象,引來了絡繹不絕的人登門造訪,向我“拜師求藝”的人多得不得了。我躊躇滿志,認為自己在做好事、幫助眾生祛病強身。


可現實打了我的臉。我的妻子身體出了狀況,本以為高超的氣功治病是小菜一碟,但我使出渾身解數都毫無功用。病痛折磨了妻子長達六年時間,年紀輕輕的她,最後仍萬般不舍離開了人世,這讓我肝腸寸斷……


我陷入痛苦不堪的深潭,氣功到底有沒有用?人生在世為了什麼?人為什麼會死?有沒有一個無有痛苦、無有煩惱的清淨世界?


二、 在不斷追尋中,我找到了答案


某個因緣下,我結識了一位藏地喇嘛,他結緣了一本《密勒日巴大師傳》給我。我如饑似渴讀完了該書,猶如醍醐灌頂。這個世界,生老病死苦充斥,一切都在成住壞空,沒有什麼可眷戀貪執的,唯有成就去佛國,才能解脫諸苦。


氣功原來是外道,左道旁門而已,根本不能解決生死問題。只有偉大的佛法才能讓眾生了生脫死,甚至生死自由。可是真正的佛法在哪裡呢?我從此走在了追求佛法的道路上!


聽說在四川有一位巨聖:無所不能,無所不精,百問百答,智慧超群,只為弘揚正法、救度眾生,但是不收任何供養。無論所供金錢、財產、物品,不管多少,一概不收。然而祂每時每刻把眾生的事業、根本利益放置首位,不辭辛勞,默默奉獻,利樂一切有情!我激動難抑,幾次從新疆奔赴四川,但終究是因緣未熟,未能如願拜見到這位巨聖。


當我再次來到四川大邑,這位巨聖因大事因緣早已去美國弘法了。而此時也有確定資訊表明,這位元巨聖是這個世界上唯一被合法認證的佛陀,“顯密圓通,妙諳五明”,展顯了實際的五明成就,體現了無私聖品聖德聖量,是真正的古佛——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真身降世,是佛教的最高領袖!我慶倖我法喜,終於看到人生的風向標了!


雖未能親自拜見到佛陀,但恭聞到佛陀的法音,精闢透徹,法理高妙無比,又深入淺出,妙義無窮。高深的佛法用一個小譬喻就會讓我等頓然大悟……


每次恭聞佛陀說法,我受益無窮。


三、儘管走了彎路,幸運的是最終我皈依了佛陀


在此期間,我隨緣皈依在一位“尊者”的座下。


早時這位上師像是一個真行者,真正慈悲對待眾生,但在利益與佛法相對時,他忘了佛陀的教誡,忘了自己的發願,忘了以利樂有情為己任,慢慢變得連一個普通的佛教徒都不如,甚至連一個好人都不如了……確切的說,他迷離顛倒了,造了黑業退道了,最後毫無證量功夫可言。


鑒於此,我毫不猶豫離開了他。因緣會聚,我終於拜見到了日思夜想的佛陀,在見到慈悲偉大、光明聖潔、莊嚴無比的佛陀那一刻,我情不自禁淚流直下,跪拜在佛陀前,深深懺悔我的罪障。


之後,我的整個身心沉浸在一片光明、吉祥安樂中。我皈依了佛陀,並求到了以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為本尊的大法,定力大增,受用無盡!


在佛陀的法音裡,我找到了氣功的答案,所謂的功力,是自己心識的定力關係產生了一種心理合化的力量作用,完全是虛相幻影而已,連皮毛都不是的小孩子玩意兒。


想到曾經的自己,真是羞愧難當!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,改過才是真懺罪。此法語讓我幡然醒悟。


我們要理性不要迷信,不要執著空洞“境界”,千萬不能迷信旁門外道之說,相信什麼怪力亂神,一腳踩入,無有出期,慎之慎之!


真正的佛陀來了,帶來了能解脫眾生的真正如來正法。人身難得,暇滿人生寶更難得。若不求解脫,這短暫的一生過去了,等待您的將會是什麼?


口述:草坪


撰文:慈清


編輯:東山


轉載自:學佛新視野 微博


https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...


本影音為「學習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如來正法的親身受用 - 氣功大師為人治病無數卻治不好妻子的病,突然醒悟皈依佛門」,歡迎十方大眾轉載連結弘揚正法,唯請標示註明本影音之原始網址如下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WuVD...
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entarios


​取得最新訊息

謝謝您的提交

2019,台灣實相佛學會,網站設計師:蘇杰紘
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  • YouTube
bottom of page